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中德合作“揭陽模式”

中德合作“揭陽模式”

來源:南方網 作者:申晨 張林昱 念青 高燕萍 日期:2015-06-05



    6月5日,我們專訪了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飛舟,圍繞揭陽中德合作交流方面的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和探討。

   

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飛舟(左)接受南方網專訪。(攝影:念青)

    5月14日工信部正式批準了中德揭陽中小企業(yè)合作區(qū),揭陽對德合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對于欠發(fā)達地區(qū)探索國際合作,揭陽有何秘訣和經驗?6月5日,我們專訪了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飛舟,圍繞揭陽中德合作交流方面的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和探討。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劉總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專訪。今天是首屆中德中小企業(yè)合作交流會正式開幕的一天,南方網進行現場直播,可以說也見證了這場會議的盛況。首屆中德中小企業(yè)合作交流會也是為了落實“一帶一路”的愿景所設的,今天我們就圍繞中德合作來做一個簡單的交流。第一個問題,德國是一個“工業(yè)4.0”發(fā)展比較早也比較成熟的一個國家,您理解的“工業(yè)4.0”的內涵是什么?
  劉飛舟:我們知道,整個產業(yè)、工業(yè)發(fā)展得最好的就是德國,我們說中國是制造業(yè)大國,但是德國是制造業(yè)強國,德國提出“工業(yè)4.0”是已經基本實現“工業(yè)3.0”這個階段了,“工業(yè)1.0”相當于手工,“工業(yè)2.0”相當于電氣化,“工業(yè)3.0”就是信息化,現在它準備提出“工業(yè)4.0”,即智能制造。以前自動化、信息化產業(yè)已經實現了,怎么實現智能制造,德國提出了這方面工業(yè)發(fā)展的大規(guī)劃。德國是在整體產業(yè)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提出“工業(yè)4.0”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的理念),未來德國肯定是希望引導整個產業(yè)革命的,所以才提出“工業(yè)4.0”的規(guī)劃!肮I(yè)4.0”最簡單的就是把互聯網信息技術跟現在的制造業(yè)結合起來,不僅更好地解放人類的雙手,還解放人類的大腦。以前我們說“解放”是自動化解放人類的雙手,如果是智能制造的話,人類的大腦都將得到解放,即我們跟機器能夠實現對話,可以實現智能制造生產。以前老說“機器人”,機器不只具備人的手腳的勞動能力,而且具備一些思考能力及人機會話的能力,以及未來的整個生產制造更多的是智能化的制造。
  主持人:這方面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您覺得這兩者有什么差異,從德國發(fā)展的這些經驗里,我們能夠借鑒到什么?
  劉飛舟: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肯定也是基于我們現在是制造業(yè)大國,如何變成制造業(yè)強國?尤其是中國這30年的改革開放,從無到有我們用了30年的時間去走別人200年走過的路,所以肯定會出現非常非常多的問題,所以中國的產業(yè)問題肯定也是最復雜的,德國提“工業(yè)4.0”是因為它大部分已經到“工業(yè)3.0”了,按照德國的標準,我們很多還處于“工業(yè)2.0”,甚至還處于“工業(yè)1.0”手工作坊的階段。我們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跟“工業(yè)4.0”的結合,更多地是我們怎么在“工業(yè)2.0”、“工業(yè)1.0”這種多重產業(yè)層次上去解決未來制造業(yè)發(fā)展的問題,如果“中國制造2025”跟德國的“工業(yè)4.0”結合的話,能夠很好地解決整個中國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差、產業(yè)參差不齊、層次不齊的問題。為什么現在中德兩國現在關系這么好,“工業(yè)4.0”跟“中國制造2025”有這么多不謀而合之處,就是我們希望借鑒德國這種產業(yè)發(fā)展的經驗經歷跟他們先進的技術來改造我們的整個產業(yè)基礎。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中國可能還處于“工業(yè)1.0”、“工業(yè)2.0”、“工業(yè)3.0”的階段,那“中國制造2025”有沒有提出一些具體的手段?
  劉飛舟:“中國制造2025”提得更多的是一種大的布局、謀劃,而不是具體的規(guī)劃,更多是從整個中國未來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方向上進行一個大的謀劃,現在進行的是一個大戰(zhàn)略的全盤謀劃。“中國制造2025”不是說這個產業(yè)一步一步應該怎么做,但是大局布局出來之后下面就靠落實實施了,我們現在做的很多就是在落實實施“中國制造2025”怎么一步一步實現這個目標。
  主持人:您剛才說中德兩國的關系很好,中德合作也進行了很多年,中德合作建設金屬生態(tài)城,您覺得為什么會選中了揭陽?
  劉飛舟:很簡單,揭陽有這個想法。
  主持人:僅僅是想法就夠了嗎?
  劉飛舟:就像馬云說的,其實我們缺的不是技術或者是其他的東西,其實我們缺的是一種夢想、一種理想、一種想法,我們剛提出跟德國合作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你想,揭陽作為一個欠發(fā)達地區(qū),作為一個產業(yè)還處于傳統(tǒng)、制造比較低端產業(yè)的一個地方,去說跟德國合作,很多人覺得不可能,但是就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所有人都不去做,我們去做了,所以我們就走出這條路了,而且我們很執(zhí)著,一遍、兩遍、三遍地去做這個事情,所以逐步地從別人覺得是天方夜譚到慢慢逐步有人相信,到現在有很多人支持我們,再到現在有很多人愿意參與進來一起做這個事情。
  主持人:大膽想,大膽做。
  劉飛舟:對,因為有契合點,揭陽本身有產業(yè)基礎,雖然落后,但是產業(yè)基礎還是非常雄厚的。德國有這么好的技術,但是整個歐洲在歐債危機之后德國的技術已經在歐洲出現飽和現狀了,它的市場是有限的,它需要走出去,但是德國99%以上是中小企業(yè),它沒有這種能力自己走出去,不像寶馬、大眾、西門子可以自己到中國開拓一番市場,出了問題自己打官司,中國企業(yè)都打不贏。德國企業(yè)過來之后,他自己得考慮營銷的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法律的問題、合作伙伴怎么選擇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把他搞得焦頭爛額,沒有這么多人力、物力、財力去做這個事情。但是這個平臺過來之后,我可以幫他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我可以給他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他們需要的是在中國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幫他解決落地的問題,落地的問題解決了,他有他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本來中國已經積累了很多的財富,我們認為這種是雙贏的結合。德國的中小企業(yè)以前一直是沒有找到一個能夠很好進入中國市場的平臺,中國企業(yè)想走出去到了德國也是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因為去了之后別人不認識你,不相信你,但是有了我們建立的這個品牌和信任之后,包括部委的支持,國家的背書,別人是相信我這個平臺了,所以我?guī)е袊髽I(yè)能夠找到德國的合作伙伴。這是雙向的。
  為什么選擇揭陽?因為我們有了這個想法,我們敢去干,我們也努力去做了,我們也看到了未來這個方向是對的,就像商務部司長說的,“為什么中聯部、工信部、商務部、外交部都這么支持幫助你們,很簡單,就是你們走這個路是對的,方向是對的誰都愿意幫你們,你們怎么走怎么對,可能會慢一點,但是方向是對的,一定能夠走到目標的!
  主持人:就像您說的,“方向是對的”,揭陽金屬生態(tài)城這幾年也是發(fā)展得非常好,您能不能結合這兩年的發(fā)展來談談揭陽金屬生態(tài)城的意義所在?
  劉飛舟:第一,我們做這個事的背景很簡單,就是產業(yè)轉型升級已經到了迫于眉睫的程度了,環(huán)境容量沒有了,產業(yè)再低端再不發(fā)展也會完蛋,所以首先必須解決環(huán)保的問題,才能解決產業(yè)發(fā)展的問題。
  第二,這些企業(yè)的產品品質,包括“中國制造”現在已經越來越低端,必須走向高端,形成產業(yè)集聚。揭陽幾千家金屬企業(yè)全部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污染問題解決不了,集聚問題解決不了,平臺問題解決不了,所以我們打造集聚區(qū)。
  第三,向誰學習?從解決環(huán)保問題到解決產業(yè)集聚問題到最后向誰學習、跟誰合作的問題,我們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是說一步就能夠跳到跟德國合作,而是在打造一級一級平臺的基礎上德國才選擇了我們。我有了這些基礎和平臺,向誰學習就有了基礎,跟德國合作也就順理成章了。然后找到德國的訴求,我們的訴求,找到雙贏的結合點,所以很自然德國就選擇我們了。
  主持人:在這樣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中,您覺得最大的困難在哪里?
  劉飛舟:也說不上最大的困難——其實我們的困難很多,第一是我們有這個想法別人不理解,得一步一步去統(tǒng)一思想,讓大家都知道必須這么做,環(huán)保問題不解決,未來十年我這個老板當不了了;產業(yè)不集聚,配套各方面的優(yōu)勢沒有了;不轉型升級,我一個指甲鉗只能賣2.5元,別人一個指甲鉗卻能賣25歐元。所以,統(tǒng)一思想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揭陽市委、市政府和市長專門召開這個會議不下200場,我有會議記錄的市長給我們召開了統(tǒng)一思想的召集企業(yè)家的座談會不下200場。企業(yè)家思想統(tǒng)一了,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了,政府看到了市場的活力,企業(yè)家也看到了政府的領導和支持力度,小丹省長來了說“其實政府的手你不用怎么管,很多東西你放手讓市場去做,政府做好引導就行了”,我們說開始最大的困難是統(tǒng)一思想的問題,讓大家能理解這個事情。最后是讓大家都支持這個事情,前期我們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讓大家了解到我現在付出成本是為了未來四十年、五十年,我們的信心是基于未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這個產業(yè)能得到發(fā)展。
  還有,這個事最大的意義就是揭陽只是金屬產業(yè)為基礎跟德國合作,從金屬加工、金屬制造跟德國合作逐步發(fā)展到環(huán)保設備制造、高新科技、孵化器,逐步提升產業(yè)層次。揭陽這個事情如果只是在揭陽,那這個事情就沒有這么大的意義了,揭陽的事情如果只是在揭陽,工信部、環(huán)保部、中聯部、商務部、外交部就不會這么大力地支持我們,為什么他們這么大力支持我們?因為在揭陽能夠做成這個事情對中國是有普遍意義的。
  主持人: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
  劉飛舟:如果這個模式由產業(yè)、行業(yè)協會去解決整個企業(yè)的環(huán)保問題、環(huán)境治理模式的話,像我們現在打造的這個園區(qū),以民間資本、政府支持引導的模式打造能夠實現的話,那么對像山西、東北這些地方的環(huán)境治理模式就普遍有了意義,我是以產業(yè)協會代表整個行業(yè)利益去治理行業(yè)污染,這是有意義的。特別是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問題,通過行業(yè)協會,通過企業(yè)家的集聚以及政府的引導,打造產業(yè)轉型升級,這在其他地方是有普遍的意義的。
  還有一個最大的意義,如果這個東西只有北京、上海、廣州能做,那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很多地方學不了北、上、廣上,它們已經太好了,但是我在欠發(fā)達地區(qū)做出這種模式,在中國80%以上的地方是普遍適用的,我這個轉型升級、產業(yè)發(fā)展、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意義跟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的意義如果能夠成功的話,對內蒙、四川、廣東的其它地方都有積極意義。你們今天看到了,為什么包頭的代表團過來了,綿陽的代表團過來了,佛山的也到我們這里開會了,其實是我們這個平臺大家已經看到了它不僅能夠在揭陽落地開花,它這個模式是可以在中國解決很多中國普遍性存在的問題的,站在國家層面我是能夠解決中國產業(yè)發(fā)展所遇到的瓶頸問題。也正因為這個意義,所以這么多部委支持我們,這么多人支持我們,這么多德國的企業(yè)、德國的機構愿意跟我們合作,他們看到的不是現在我有什么,是看到未來長遠的這個方向是對的。
  主持人:揭陽人民也因此而受益了。
  劉飛舟:對,當時說在那邊建一個東西他們都反對,我們也是從老百姓一聲一聲反對中做過來的,做到大家看到它好了,所以現在大部分人都支持了。小丹省長很有水平,小丹省長說你們把它做出來,讓老百姓看到它的好,自然政府就會大力支持,這個事就做成了,只是說還不行,你得讓老百姓看到它的好。
  主持人:你們的執(zhí)著精神也是很讓大家欽佩。
  劉飛舟:起碼現在揭陽老百姓已經看到它的好了,不只是說我們說它的好。這個過程肯定是非常接近的,從大部分人覺得是天方夜譚做到現在。
  主持人:可喜的是你們都挺過來了。
  劉飛舟:對,可喜的是我們現在已經走到基本上能夠讓大家都認可的一個程度了,而且我們已經走到不只是揭陽能夠實現這個事情,而且已經通過這個模式讓更多地方受益了。
  主持人:沒錯。這是揭陽所做的探索的最大意義。5月14日工信部正式批準了中德揭陽中小企業(yè)合作區(qū),揭陽對德合作等于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您覺得這個利好對于揭陽市本身在中德合作中有什么樣的意義?
  劉飛舟:這肯定是最大的一個利好了,工信部給了牌子,有了國家的背書,國家認可你了,就是說國家已經認可這是中德中小企業(yè)的合作區(qū)了,以后我去德國合作,就可以跟他們說,中國政府已經認可這是中德合作的一個示范區(qū)域。未來我去德國談,進入到中國哪里他肯定要挑,首先得要來中國,因為中國市場大,誰都看中,全球都看到必須到中國市場才能參與全球的產業(yè)競爭,德國企業(yè)來了它肯定選中德企業(yè)合作區(qū),奔馳、寶馬、大眾等大企業(yè)去哪個地方,哪個地方的政府都歡迎,但是德國的中小企業(yè)去,就十幾個人的企業(yè),讓每個地方政府接待也不可能,那他肯定就去中德中小企業(yè)合作區(qū),在這個合作區(qū)我能為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及服務配套,打消他的后顧之憂。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知識產權保護。中國企業(yè)到德國,默克爾說了,我們給你們國民待遇,但是你去了之后要打官司,別人侵權了,還得自己去打,自己請律師,自己上訴,沒有三年、五年下不來。德國企業(yè)來中國,也得自己請律師吧,如果中國合作伙伴欺負你的話你得自己請律師吧,克強總理說了“中國法律保護你”,但那是法律保護你,誰幫你去爭?來到我這里,我以我協會的平臺去爭取,首先給你選的合作伙伴肯定是經過我篩選的,會員企業(yè)肯定是信譽良好的,因為我不可能讓它影響我的品牌。第二,如果真的有問題的話,我會以我的平臺的力量幫他,我有律師的資源、知識產權專家的資源等各方面的資源,我?guī)退峁┤轿、一條龍的服務,不用他去打官司、找律師,他只要提供證據,我?guī)退プ坊厮磺械臋嗬,除了政府的法律保護之外,我以我這個平臺的力量幫他去追溯他所有的權利。
  主持人:也是讓德國企業(yè)來到中國更加放心。
  劉飛舟:對,尤其是這些中小企業(yè)。
  主持人:最后,您對揭陽在中德合作方面未來的展望。
  劉飛舟:以揭陽的金屬產業(yè)為基礎打造的這個平臺,可能未來更多是在金屬加工制造、金屬表面處理、裝備制造、設備制造這個領域之內,但是,未來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搭建起中國的中小企業(yè)跟德國的中小企業(yè)在各個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包括醫(yī)藥環(huán)保產業(yè)、新能源產業(yè)、時尚產業(yè)等,這種模式復制成功之后,借助這個平臺,為所有有需求到德國尋求合作的中國企業(yè)提供服務,為德國希望與中國的中小企業(yè)合作提供服務,打造真正的中德中小企業(yè)合作的平臺。
  主持人:謝謝您。我們拭目以待,也衷心地希望你們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劉飛舟:謝謝

公司地址:廣東省揭陽市宏和大廈20-22樓 郵政編碼:522031 聯系電話:+86-663-8766216 商務傳真:4008875666-159888